欢迎访问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 综合新闻 >
  • 党史故事|红旗渠精神
    党史故事|红旗渠精神
    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站在渠埂上,抬头是陡立千仞的悬崖,俯首是深达百米的峡谷。渠水悬在半空,静静流淌。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锻造了红旗渠精神。图| 红旗渠建设中的青年突击队“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这是1958年河南林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林县土薄
    2021/10/13 9452 更多>>
  • 永远的红旗渠精神——加强党的工作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永远的红旗渠精神——加强党的工作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县委首先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坚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杨贵和县委一班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基本理论与林县的实际紧密结合,抓住了干旱缺水这一主要矛盾,大搞水利建设,因而取得了显著成效。杨贵同志是修建红旗渠的举旗人,但在这一旗帜下前进的是县委领导集体,是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千百万群众。由于始终把坚持民主集中制摆在重要位置,所以他做到了既大胆负责,又集思广益,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从不个人说了算;尤其是注重发挥每一个领导成员的作用,从不包办代替,
    2021/08/03 933 更多>>
  • 红旗渠,真实却无法让人相信的奇迹!
    红旗渠,真实却无法让人相信的奇迹!
    红旗渠被周总理称赞为中国的大奇迹,确实红旗渠的浩大工程量真的无法让人相信这是人们徒手建成的。而由红旗渠建设所衍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让人敬佩不已!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不仅它是林州人民徒手建造,而且还是在环境恶劣,人们喝不上水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坚韧的建造出来的。在我们国家60年代前,林州人民想吃上水,那简直比登天还难,那时候流传的词语就是滴水贵如油,这句话四号不夸张,因为事实确实是那么的艰难,因为没有水,粮食也不会有收成,当时林州甚至还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直到1959年林州的一次大旱,这次林州人民不再向自然屈服了,
    2021/08/03 1621 更多>>
  • 林州红旗渠精神培训分析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林州红旗渠精神培训分析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进行党性修养、提高自我素质的有效方法。修养的方法是实现修养目标的具体措施和途径。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创造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方法和指导,要掌握好修养的方法,应该认真地学一学。党性修养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党员自觉性的高低。在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中规定要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
    2021/08/03 1116 更多>>
  •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一)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一)
    林州人都说,红旗渠里流淌的是精神。这条精神之渠,来自饱含中华民族气质的太行山脉。红旗渠,让磨砺千年的民族精神化为有形的“人工天河”,奔流至今。张益智出生第二年,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林州人豪气干云,“引水如牵牛,劈山如切菜”。耳濡目染下,张益智继承了太行山石般坚硬的个性。由于家贫,张益智16岁就外出打工,连双鞋都没有。光着脚干了71天活,脚底的皮磨得比皮鞋底都硬,母亲心疼得很,他却只顾着为71元钱的工资高兴。他不甘心做小工,想当更有含金量的瓦工。管事的不让学,
    2021/05/26 1303 更多>>
  • 永远的红旗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就会无往而不胜
    永远的红旗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就会无往而不胜
    求真务实,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是红旗渠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杨贵同志作为主要领导经常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当“引漳入林”工程开工20多天后,在工地上参加劳动的杨贵同志,发现战线太长,力量分散,工效很低。他随即与民工、技术人员座谈,听取意见;紧急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作出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把主要力量集中摆在山西境内20公里长的渠道上,既可尽快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境内,又可减轻山西人民的负担。这样调整力量后,只用3个多月就把20公里的渠道建好。1958年,许多地方刮起了“
    2021/05/26 1611 更多>>
  • 红旗渠精神——三代人坚守的信仰
    红旗渠精神——三代人坚守的信仰
    上世纪60年代,为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上,腰系绳索,抡锤打钎,奋战10年凿出红旗渠,实现“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夙愿。由此也打磨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渠水无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重温经典,那种红色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深藏着,愈发历久弥新。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三代人坚守信仰的故事......“我父亲张运仁当年牺牲在了红旗渠工
    2021/05/26 1224 更多>>
  • 红旗渠精神——人民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红旗渠精神——人民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10月2日的北京,云淡天高,金风送爽。雄壮有力的《红旗渠》歌声回荡在国家博物馆展厅里。林县人民近半个世纪前“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豪情感染着所有的参观者。红旗渠工程1960年开始施工时,正是我国的困难时期,林县的男女老少还是勒紧裤腰带,热火朝天地开挖红旗渠,一干就是10年。“真的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啊!就连小学生放学都搬块石头到工地。”解说员动情地给参观者解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劳动者的队伍蜿蜒在巍巍太行之上。“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
    2021/05/26 851 更多>>
  • 河南叶县:发扬“红旗渠精神” 农田水利建设掀高潮
    河南叶县:发扬“红旗渠精神” 农田水利建设掀高潮
    时至严冬,正是农田水利建设好时机。1月20日上午,在叶县孤石滩南干渠龙泉段疏浚清淤工程现场,机车轰鸣,红旗飘扬,该乡35个行政村40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顶风冒寒,沿渠挥锹铲土、转运沟泥。5米宽、3400米长的孤石滩南干渠龙泉段清淤疏浚工程预计一周内完成。“今天,我们龙泉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广大干群进行河道清淤活动,是响应县委号召保障河道畅通,为农田水利抗旱保收提供坚实基础。”该乡党委副书记毛建河说。叶县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120万亩,每年粮食生产稳定在70万吨左右。农业要发展,水利是基础。在新一
    2021/05/26 799 更多>>
  • 红旗渠精神——天堂里的一条河
    红旗渠精神——天堂里的一条河
    在这样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上行走,只要伸手,似乎就能触摸到天堂的边缘。神圣的天堂在我们的意识里似乎总是那么遥远,那么迷离,那么虚幻。其实,这只是我们的错觉,天堂的真正存在是与我们的内心同在的一个空间,它很大也很小,我们的内心有多大,天堂就有多高。这是行走在红旗渠上时,这条蜿蜒缠绕在天穹的边缘的河流提供给我的一个最切实的结论。在通往太行山的黄土高原上,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一群人像蚂蚁一样在这座绵长崎岖的山梁上爬行蠕动。从凌晨到傍晚,这条凝重的山道上似乎一直就没有间断过这种爬行的人群。这是一个来自地狱边缘的人群,这
    2021/05/26 768 更多>>
新闻中心
NEWS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红旗渠党性教育培训方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

热线电话 /HOTLINE

400-0815-58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578号

渝ICP备18010001号-5

干训热线
400-0815-589